.jpg)
大年初七的清晨,贛州市章貢區沙石鎮火燃村一片靜謐,云霧繚繞。
“曾姐,我們村的蘑菇產業已經有了‘火燃村’商標了,可是怎么運用商標打造品牌,怎么帶領大家伙兒致富,還得您來幫我們拿主意!”火燃村蘑菇小鎮的“蘑菇樂園”一開工,負責人郭學貴便打通了電話,語氣中有些著急和期待。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沙石鎮火燃村曾是章貢區一個農業人口大量外流的貧困村。如今,這個村早已順利實現脫貧摘帽,而如何通過特色產業實現快速致富,成為村里人的新追求。
郭學貴口中的“曾姐”,就是章貢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股的工作人員,機構改革以來,她一直負責深入農村開展特色產業商標品牌法律服務的工作。
上午十點剛過一刻鐘,曾姐已經站在了火燃村“蘑菇樂園”的門口。
“咱們這個蘑菇產業的產品,首先要打上合作社注冊的商標,統一商標標識,是實現產品標準化的一個重要環節。另外,產品的包裝和外觀設計也要跟得上,統一起來能夠達到規范化的品牌效應。”曾姐一邊跟郭學貴查看蘑菇大棚,一邊給他講解商標標識的使用。
不一會兒,區農業農村部門的蘑菇技術人員也到了現場——他是跟曾姐相約一起來的,專程給火燃村的蘑菇種植戶講課。
“火燃村發展蘑菇特色產業,缺少管理技術和現代化的智能設備,我們已經協調有關生產企業和農業技術推廣站,幫助村里引進了高標準蘑菇種植大棚,并且安排固定的蘑菇種植技術人員來村里進行定期輔導和培訓。”該技術人員說。
“為了提升章貢區農產品的區域品牌競爭力,促進農業規?;a業化發展,區市場監管部門與農業農村部門協調聯動,持續深入鄉鎮實施商標品牌創建和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的服務工作。”曾姐說。
在“蘑菇樂園”,記者還看到,村里投資的蘑菇生產車間已經建成,占地約1700平方米蘑菇生產大棚已經完工,生產場地及周邊配套設施也已配備,引進的菌包生產設備等已經陸續投入使用,“蘑菇樂園”呈現一派勃勃生機的景象。
“我們的計劃是年產500萬個菌包,年產值要達到3000萬元以上。有了蘑菇種植和管理技術,再打造出自己的蘑菇品牌,未來‘蘑菇樂園’一定會發展得越來越好。”郭學貴心里盤算著,今年這個春節,他可以踏踏實實開工了。
日上三竿,火燃村的云霧早已散去。明媚的陽光映出了贛南鄉村的旖旎風光,也溫暖了農民心里對牛年春天的幸福期盼。(本報記者 李 鐸)
?。ň庉嫞宏倘纾?/span>
?。ㄖ袊R產權報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