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盟大米”地理標志品牌建設顯實效——
“我們用上了‘興安盟大米’商標,告別了過去小商標的‘小舢板’,登上了商標品牌的‘大航母’,名氣比以前大了,抵御風險的能力也強了。”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扎賚特旗綽勒銀珠米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樸哲君表示。近年來,“興安盟大米 好吃聞得見”等響亮口號和品牌廣告相繼亮相央視等各大媒體黃金時段,“興安盟大米”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好水好土好氣候、好苗好肥好大米”。興安盟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地處北緯46度大興安嶺南麓生態圈,是國家寒地水稻生產黃金帶。興安盟擁有水稻種植所需積溫適宜雨熱同期的氣候條件、無污染的天然河流水源和有機質含量高的黑色土壤。
苗是優質品種,肥是有機肥。“興安盟大米”以“透、香、潤”的獨特口感深受消費者喜愛 ,在中國一級優質大米中獨樹一幟,有“一家煮飯十家香,十家煮飯香滿莊”的美譽。“興安盟大米”憑借獨特的地域優勢,保證了其獨有的高品質,經國家相關部門對“蒙”字標認證產品關鍵指標檢測研究得出,“興安盟大米”蛋白質含量是特等粳米的1.1倍,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出特等粳米4%,鈣含量是普通粳米的2.2倍,鋅含量是普通粳米的1.5倍,錳含量是普通粳米的1.7倍。
好產品要有好品牌。2013年9月,內蒙古自治區地理標志管理部門專門向興安盟行政公署發出了《關于加快“興安盟大米”地理標志商標有關問題的建議函》,全力支持興安盟注冊“興安盟大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經過市場監管部門及其他各部門多方努力,“興安盟大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于2014年11月13日初步審定并公告,2015年2月14日被核準注冊,成功實現了興安盟地理標志商標零的突破。
這一地理標志商標既能利用好興安的知名度又能宣傳興安盟,同時統一“興安盟大米”品牌,并通過法律及行政的手段使大米品牌得到有效保護。興安盟人用決心和毅力在這片土地上書寫出只屬于這里獨有的“內蒙古味稻”。此后,興安盟出臺了推進商標品牌戰略的實施意見,加快轉變商標品牌“小、弱、散”的局面。
強力推進“興安盟大米”產業發展,打造促進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地區增彩的大產業。興安盟建立了“興安盟大米”品牌聯盟,按照“政府引導、企業自愿、品牌共享,規范自律”的原則,進一步壯大聯盟,通過推廣“龍頭企業+地理標志商標+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產地+農戶”的新型產業化經營模式,發展和保護好地理標志商標品牌,將其打造成一個“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戰略聯盟。
建設區域品牌,通過“一頂帽子大家戴”,形成集約化發展優勢,帶動農牧業產業動能轉換。近年來,興安盟不斷增強“興安盟大米”全產業鏈上市場主體的品牌培育意識、價值意識、保護意識、危機意識。興安盟建立袁隆平水稻院士專家工作站,成功舉辦“興安盟大米”產業發展論壇,袁隆平院士親臨興安盟指導產業發展。
根據興安盟行政公署申請和內蒙古自治區糧食行業協會推薦,經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專家組調研并結合大米分會建議,興安盟被冠以“中國草原生態稻米之都”的美名。這一稱號的獲得是對“興安盟大米”品質提升和品牌塑造的一次有力促進。由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主辦的以“‘蒙’字標 為世界甄選草原尚品”為主題的發布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展示“興安盟大米”從“好米”到“名米”的精彩蛻變。(本報通訊員 白雪峰)
(編輯:竇一珂)
(中國知識產權報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