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立足四川,輻射西部,貢獻專業智慧,審協四川中心——扎根巴蜀大地 服務地方發展
與西部省市企業、高校及政府部門開展全鏈條合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22項;針對四川省“5+1”產業、成都市“5+5+1”產業20余個技術領域、30余項重點產品開展專利導航、分析評議;為10多個法院審理案件提供專業支持和法律意見,涉案金額合計近2億元;為各類企業提供高質量知識產權專項服務近100項……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四川中心(下稱審協四川中心)扎根我國西部地區,以知識產權服務為重要抓手,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高質量發展,助推西部知識產權事業發展。日前,審協四川中心主任楊帆接受本報記者專訪,展示了審協四川中心助推地方經濟發展的有力作為。
記者:您如何看待知識產權服務工作這一京外審協中心的重要職責?
楊帆:專利審查是知識產權保護的源頭和基礎,京外審協中心除了做好專利審查工作之外,還積極履行知識產權服務職責,把服務地方作為中心扎根地方、回報地方支持的重要途徑。
審協四川中心是中國西部唯一的專利審查協作中心,一方面,作為知識產權服務“國家隊”,響應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知識產權服務為重要抓手,推動西部知識產權事業健康快速發展,為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這是我們的使命和擔當。另一方面,知識產權服務工作也為中心職工搭建了展現風采、實現價值的平臺,通過這項工作將所學所思用于助推地方經濟發展,既能提升中心的影響力和滿意度,也能提升職工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堅定為知識產權事業貢獻青春力量的信念信心。
記者:多年來,中心在知識產權服務工作中采取了哪些措施?
楊帆:審協四川中心以推動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重要目標,緊跟地方發展思路和產業規劃,以專利分析為基礎,結合四川“農業大省”的實際需求,加強農業科技領域高價值專利培育,助力“專利強農”。同時,積極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支持西部地區保護中心建設,在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等各個環節發力,積極支撐地方產業經濟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
審協四川中心與地方知識產權管理部門通力合作,支撐四川引領型知識產權強省建設和成都市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積極融入地方知識產權大保護工作格局,高效對接行政執法、司法保護、仲裁等知識產權保護渠道和環節;采用自主舉辦、協同政府或企事業單位聯合舉辦各類知識產權公益培訓的形式,推進知識產權進企業、進單位、進社區、進學校、進網絡“五進”;與科研院所及高校協同創新,提供高價值專利培育、人才培養、專利池建設等各類服務;與創新主體廣泛合作,為企業提供從專利情報分析、導航,到研發成果保護、訴訟支撐、知識產權運營等的全流程服務;穩步推動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后承辦金磚五國知識產權局局長會、湄公河國家知識產權培訓班等外事活動,從知識產權角度為地方深入融入“一帶一路”提供支撐。
記者:在您看來,中心的專利審查資源在知識產權服務工作中發揮了哪些作用和價值?
楊帆:審協四川中心的專利審查資源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人才資源,二是信息資源。人才方面,我們擁有一支高學歷、年輕化、多元化的人才隊伍,覆蓋所有工業技術領域。我們的專利審查員是技術、法律、語言復合型人才。信息資源方面,我們通過專線與國家知識產權局相連,可以調用全球的專利數據。
基于上述兩大優勢資源,我們可以成為連接國家知識產權事業和地方經濟發展的橋梁和紐帶,切實履行專利審查和知識產權服務兩大職能。審協四川中心的人才具備很強的專利信息檢索和分析能力,通過充分挖掘專利技術、法律和主體信息,可以輔助政府規劃決策、鎖定產業升級方向、促進技術的公開和傳播、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引領良好營商環境的塑造。
記者:中心在知識產權服務工作中取得了哪些成績?
楊帆:首先,審協四川中心助推地方知識產權事業發展,支撐政府產業發展決策。審協四川中心先后與四川省知識產權服務促進中心、重慶市知識產權局等15個政府部門和公檢法機關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為四川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四川省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長期提供人員培訓和數據支持。迄今為止,審協四川中心已經針對四川省“5+1”產業、成都市“5+5+1”產業20余個技術領域、30余項重點產品開展專利導航、分析評議等。其中,四川省碳酸酯產業評議項目被國家知識產權局評為重大經濟科技活動精品評議項目。
其次,助力地方知識產權保護。審協四川中心與四川省高院、成都市中院、成都市人民檢察院等開展長期合作,并為公安機關查辦知識產權相關案件提供技術支持。累計派出30余人次擔任人民陪審員、技術調查官和技術顧問,為10余個案件提供專業支持和法律意見,涉案金額合計近2億元。
此外,審協四川中心一直支持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與電子科技大學共同創建“成都市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從申請布局到轉化運用,全方位助力科研團隊獲權、用權。
在提升企業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能力方面,審協四川中心更是不遺余力。迄今為止,審協四川中心已為各類企業提供高質量知識產權專項服務近100項,涵蓋新經濟領域中的人工智能、精準醫療、生物醫藥、大數據等前沿熱點技術方向,所服務主體為四川省貢獻經濟價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
最后,審協四川中心還致力于推動知識產權人才培養,不斷增強社會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審協四川中心為四川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培養預審員30余名,在四川大學開設《創新創業與知識產權》選修課程,聯合地方知識產權部門撰寫《知識產權100問》等普及型書籍,與中小學聯合開展“中國有你·發明創造營”活動,得到社會良好反響。
在今后的工作中,審協四川中心將繼續秉承“以服務求發展”的理念,深入貫徹知識產權強國、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戰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資源,立足四川,輻射西部,為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力量。(本報記者 陳婕 通訊員 聶利)
(編輯:晏如)
(中國知識產權報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